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逛前衛:全球雙年展晃遊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逛前衛:全球雙年展晃遊





逛前衛:全球雙年展晃遊 評價



網友滿意度:



啊啊~~ 好想輕鬆放假啊

工作忙完總希望找個地方遠離塵囂

也不大喜歡一直無腦跟團

想要給自己一個有彈性、自在小旅行

在跟朋友討論過後,她很乾脆的跟我說

那你就自己看書設計旅行麻

蛤?! 看書? 像我這麼懶的人

正想推托有機會的時候

她推薦了我這本

逛前衛:全球雙年展晃遊

Well~這個地點我是還挺中意的啦

(知我者朋友也啊)

而且地圖跟細節也寫得很詳盡

恩~~ 雖然當下還是有點懶懶的

於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到地走一趟

結果還真得很不錯呢!!

逛前衛:全球雙年展晃遊

帶給我一個美好的旅遊印象

讓出門不麻煩、充滿期待

準備出遊變得讓人上癮呢!!

附上介紹跟折價優惠券~

一起看書出門旅遊吧!





gomaji折價券小鴨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逛前衛:全球雙年展晃遊



本週熱銷商品:





樂遊南美:巴西、祕魯、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隨書附贈實用地圖集&西葡會話手冊)







十天敢動假期:巴西(附光碟)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逛前衛:全球雙年展晃遊》

    這是策展人最美好的年代,也是藝術家千載難逢的時局!

    在全球化席捲一切的當下,雙年展已成為「全球在地化」的產物,《紐約時報》甚至為全球性的雙年展現象另創新字「Biennialistic」,可見雙年展日漸龐大的影響力,而托雙年展現象之福,藝術家有更多創作的可能性,民眾也能與異質文化展開更廣泛的交流。

    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新姿態,迅速地朝後全球化時代方向駛去,雙年展不再只是一場藝術展覽而已,同時也是展現國力、促進城市觀光行銷、爭取文化發言權的大好良機,因此世界各國的大城市無不卯足全力籌辦。讓我們出發前往未知的藝術旅程,跟著藝術家姚瑞中以及策展人胡朝聖的藝術行腳,對這十座城市進行一場藝術探索。













      雙年展近年火熱,已然蔚為城市的標章,本書帶你深入導覽,不可錯過!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管理所所長



















    • 作者介紹





      姚瑞中/胡朝聖

      姚瑞中

      自1997年獲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以來,陸續至全球各地參展與駐村,並將其經驗寫成《流浪在前衛的國度》(2005)一書,更以國土踏查方式,將這十餘年來拍攝的廢墟照片集結成《台灣廢墟迷走》(2004)、《廢島》(2007)、《人外人》(2008)等書,引領台灣一股廢墟探索風潮。近年來投入台灣當代藝術的整理與推介工作,出版《台灣裝置藝術》(2002)、《台灣當代攝影新潮流》(2003)、《台灣行為藝術檔案》(2005)等多本專著,為台灣艱困的當代藝術出版環境殺出一條活路。近期出版其二十年創作精華作品集《姚瑞中》(2008)及攝影集《幽暗微光》(2009),從中或可一窺集創作、論述、策展、教學於一身的全方位藝術家,是如何以其無比的熱情與毅力,為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留下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

      個人網站 www.yaojuichung.com

      胡朝聖

      紐約流行時尚工業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藝術管理碩士。現為策展人、台灣藝術大學兼任講師、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以及胡氏藝術公司執行長。曾於2009年策畫「剝皮寮藝條通.古街文化節:混搭-當代藝術展」、「種子計畫1-藝術在河左右」地景藝術展;2008年台北國際畫廊博覽會主題展「遊」、上海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新秀推薦特區「Best of Discoveries」、2008年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居無定所?」、「既視之方」聯展;2007年「流行的意外」聯展、「粉樂町Ⅱ」台北東區當代藝術展、「晴耕雨讀-林銓居行為.地景藝術展」;2006年「共振」聯展;2005年「快感-奧地利電子藝術節25年大展」;2001年「粉樂町Ⅰ台北東區當代藝術展」國際巡迴展等。2005年出版《魔幻城市-科技公共藝術》專書。

















    逛前衛:全球雙年展晃遊-目錄導覽說明



    • 前 言 前衛不死,只是借屍還魂
      第一章 百日維新-2007年卡塞爾文件展
      第二章 欲望衝撞交界點上的苦澀呼愁與虛妄夢想-2007年伊斯坦堡雙年展
      第三章 摧毀雅典-2007年雅典雙年展
      第四章 城市的欲望可以成為熱感的所在嗎-2004年利物浦雙年展
      第五章 去它的新自由主義-2008年台北雙年展
      第六章 如何跟幽靈般的後殖民說再見-2008年廣州三年展
      第七章 移動現在式-2008年上海三年展
      第八章 失焦的樂園-2005&2008年橫濱三年展
      第九章 信念讓後續力得以實踐-2006年新加坡雙年展
      第十章 革命是前進永恆的使命-2008年雪梨雙年展
      後 記 邂逅當代藝術的十大捷徑

















    前言——前衛不死,只是借屍還魂

    這十餘年隨著藝術展覽走訪許多國家,有些是參與展出,有的則是專程拜訪,雖然各國國情相異,但對藝術的嶄新追求則是有志一同;在參觀數不盡的藝術展覽後,總有一股衝動想與大家分享,但當代藝術明顯的精英性格與艱深理論,卻往往與普羅大眾形成溝通障礙。有鑑於此,我與策展人胡朝聖希望透過本書,試圖為全球方興未艾的國際雙年展風潮進行深入淺出地剖析,比較各個雙年展的策展方向並引薦國際藝術潮流,以輕鬆卻不輕浮的態度,嚴肅看待這些尚待蓋棺論定的藝術作品。

    自一八九五年義大利威尼斯舉辦了全球首次雙年展以來,歷經百餘年的發展,各階段都有不同的面貌;原本以世界博覽會為原型,試圖展示國力的雙年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區域整合性的色彩逐漸變得濃厚,例如拉丁美洲的聖保羅雙年展、歐洲的卡塞爾文件展、北美洲的惠特尼雙年展或大洋洲的雪梨雙年展等,都是冷戰時代下自由國度的文化產物。而以蘇聯為首、社會寫實主義(Social Realism)掛帥的共產國家,在冷戰時期不可能發展所謂的現代藝術,更別提由官方出面組織這類展覽,不過古巴於一九八四年舉辦哈瓦那雙年展倒是例外。

    到了一九八○年代後期,世界局勢產生重大改變,共產主義瓦解、冷戰正式結束、威權體制崩盤、資本主義大獲全勝,繼之而起的是區域整合與國際交流;因此,以城市為中心的中、小型雙年展大量興起,較具代表性的如歐洲宣言、土耳其的伊斯坦堡雙年展、塞內加爾的達卡非洲當代藝術雙年展、法國里昂雙年展、阿拉伯沙加雙年展、羅馬尼亞現代藝術雙年展、德國柏林當代藝術雙年展、英國利物浦雙年展、瑞典哥德堡雙年展等紛紛成立,擁有深厚文化根基的歐洲成為雙年展最主要的溫床。

    自一九九五年以降,亞洲也刮起一陣雙年展風潮,光是二○○八年亞洲就舉辦了十個以上的雙/三年展,包括韓國的光州雙年展、斧山雙年展、首爾媒體城市雙年展、中國的上海雙年展、北京雙年展、台灣的台北雙年展、日本橫濱三年展、新加坡雙年展等,就連社會主義國家也出現不少雙年展,如阿爾巴尼亞的地拉那雙年展、俄羅斯莫斯科當代藝術雙年展、捷克布拉格雙年展、波蘭羅茲雙年展……而新成立如西班牙賽維亞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希臘雅典雙年展也不讓其它城市專美於前,已然蔚為一股藝術潮流。而在雙年展之外另有三年展,例如澳洲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中國的廣州三年展、南京三年展、日本福岡亞洲美術三年展、法國藝術力量當代藝術三年展等,可謂是各擅勝場,存在著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逐漸形成一個以雙年展為全球文化交流平台的新形態場域。

    在全球化席捲一切的當下,雙年展已成為「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產物,《紐約時報》甚至為全球性的雙年展現象另創新字「Biennialistic」,可見雙年展日漸龐大的影響力,而托雙年展現象之福,藝術家有更多創作的可能性,民眾也能與異質文化展開更廣泛的交流。雙年展不再只是一場藝術展覽而已,同時也是展現國力、促進城市觀光行銷、爭取文化發言權的大好良機,因此世界各國的大城市無不卯足全力籌辦。近年來的競爭更呈白熱化,為了爭取更多的資源與曝光機會,部份雙年展以小集團聯盟的方式串聯,例如雅典、伊斯坦堡與里昂的「三雙年」,以及雪梨、光州、新加坡、上海與橫濱組成的「藝術羅盤」,都試圖與威尼斯和卡塞爾這樣的超級大展抗衡。然而這樣的聯盟表面上看似風光,私底下卻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種遠交近攻的策略猶如回到戰國時代,以城邦為名,出資邀請他國深黯藝術謀略的「策士」(策展人),「策士」再邀請各國身手不凡的「武士」(藝術家)助陣,除了藝術上的推陳出新、開疆闢土之外,說穿了,也為某種看不見的政治性利益或市場效應效勞。

    話雖如此,這卻是策展人最美好的年代,也是藝術家千載難逢的時局。放眼古今中外,很少有哪個時代的藝術家可以只動腦不動手、搭飛機趕場、指揮助理群,八面玲瓏如外交官般地周旋於國際藝術舞台;風潮所及,似乎沒參加過雙年展「戰役」,就不是值得受人尊重的「武士」,而作品沒能在雙年展上露面,似乎就少了點學術價值,更別說沒去參觀雙年展,就好像不附庸風雅、不夠格當名「文青」或「憤青」了。

    在雙年展浮濫的今日,「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與傳統認知的藝術範疇及型態已全然不同,藝術作品不再只是一張畫、一座雕塑或一張照片而已,端視藝術家的需求,任何媒材都可能成為創作界面,傳統美學理論已很難解釋並分析繁雜的作品面貌,必須借用其它領域的概念,才能瞭解許多藝術品背後隱藏的意涵。不可諱言,當代藝術正透過各種手段滲透日常生活、愛恨情仇、溝通介面、社會制度、國族概念、經濟模式、科技生化、哲學思維……以某種前所未有的擴張性與萬事萬物產生關係。如今,在「當代藝術」不再以「前衛藝術」(Avant-garde Art)指稱的共識中,「前衛藝術」是否已經壽終正寢?

    如此的操心似乎過慮。就全球具代表性的雙年展進行觀察,前衛藝術的精神並沒有因為雙年展的氾濫而消失;相反地,透過這些具有反思能力的大型展覽,仍能帶領民眾進一步瞭解社會處境、正義號角、邊陲視野與殘酷現實,晚近許多雙年展雖然具有強烈的社會參與性格(如台北雙年展、伊斯坦堡雙年展),看似與純粹美學關係不大,但仔細分析仍可隱約感受到由策展人帶頭思考藝術介入社會的辯證關係,轉換成一場又一場藝術形式與策展策略的隱性革命。

    在此前題下,我們見到許多不特別強調視覺經驗(低美學),轉而注重與外在世界對話的作品。藝術家不再只是追求最終的審美結果,以往自言自語、自憐自艾的才子亦不再吃香;新一代藝術家開始關注作品的過程性、互動性與互文性,以各種超乎常態的手法,試圖打破藝術體制所建立起來的常規與陋習;藝術家不再一昧探究「藝術本體論」,而以「藝術體用論」檢驗藝術之於社會的積極層面,突破空間限制與法令制約,走入公眾進而影響公共議題,甚至改變生態結構與美學品味,都是當代藝術之所以危險卻迷人之處。新一代藝術家等於是一支無政府主義份子所組織的游擊隊,是形式上的「虛無主義者」、精神上的「自由主義者」與具有現實感的「浪漫主義者」之混合體,對他們而言,當代藝術是無法被學院體制教導出來的,卻能經由層層體制鉗制而衝撞出創造性火花,令當權者、資本家與中產階級又愛又恨,卻又令佃農、藍領勞工與無產階級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當代藝術是小資產階級與知識份子的樂園,更是烏托邦主義者的天堂。

    這樣貼標籤也許令人聽來不快,但放眼天下雙年展,那一個不是上演著一齣齣結合藝術官僚、權力鬥爭、資源分配、人事佈局、媒體操作等政治正確性的劇碼?雖然當前社會的全球化結構已很難讓前衛藝術再度以運動名義造次,但難道前衛藝術只能借屍還魂地潛入雙年展中伺機而動,對社會局勢發牢騷、天馬行空地賣弄玄學或偶唱高調地不食人間煙火嗎?

    近年來,台灣出現一種由上至下的文化運動,也就是由官方部門制定政策與重商巨獸聯手,結合創作、生產與商業包裝手法,創造出所謂的「文化創意產業」,藉由文化藝術給予人們某種亮麗、安全的幸福生活想像與許諾,以鼓勵消費、促進產值為目標,視創意為唯一出路。在這些被畫定的前提下,「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如同築起一座透明溫室,使生活於其中的消費者忘卻真實世界之殘酷,藝術於是被某種預設的產值標準化、溫馴化及標本化。目前由藝術所建立的烏托邦世界,正逐漸從積極的反社會性格轉移到現實世界的建構上,而變成入世的偽烏托邦,且對文化、藝術這些引導人類精神生活的神話不再抱有高度期望;如今的藝術品,接受藝術體系所建立的穩定性作用而成為一種消費語言,滿足於自我囈語、自我嘲弄及自戀性格之中,以某種可瞭解並可閱讀的、非製造不安或給任何人負面感的行為方式、材料和語言,以確認和鞏固這個「全球化的消費性藝術體系」。

    這或許才是前衛藝術所要批判的部份,即藝術臣服於政治權謀、意識型態以及社會的偽善,或是反對在市場機制炒作下自動繳械,成為謀取名聲與暴利的捷徑,使得藝術喪失了原本的天真性與洞見之智慧。希望透過這本小書,能讓我們認清當代藝術產業背後複雜的權力運作關係,瞭解被玄之又玄的理論,與過度解讀的作品之真實面貌,為了不再被冠上神聖光環的雙年展作品前黯然神傷地離去,我們必須認清藝術世界運轉的模式、建立作品意義的條件以及解讀言說的有效方式。僅以此書與大家共同勉勵。
    姚瑞中二○○九年大暑寫於台北

















    站在智利藝術家貢札羅.迪亞茲(Gonzalo Diaz)的裝置作品《日蝕》(Eclipsis)前,我遮掩了從後方打來的強光,猶如身處柏拉圖洞穴中見到洞外物體的虛幻陰影,就在我身軀的陰影下浮現了一段德文「Du kommst zum Herzen Deutschlands, nur um das Wort Kunst unter deinem eigenen Schatten zu lesen」(當你以自身靠近,來到德國的正中心位置,只為了閱讀一個字——藝術)。我不禁懷疑能否藉由柏拉圖洞穴內映照出的陰影,瞭解世界真實面貌?而文件展的百日維新,又能對當代藝術產生什麼影響? 帶著我的疑問走入卡塞爾火車站,準備趕往參觀下一個雙年展。突然發覺,前衛藝術運動的年代早已走入美術史,現在是雙年展與藝術市場主導藝術思潮的時代,新一代的藝術家熱衷於自我行銷,策展人忙著周遊列國與藝術家面談,藝評家則忙著四處看展、書寫應酬文章,而藝術機構為了開源節流,紛紛放下身段與企業合作,以參觀人次為最高原則而忽略藝術背後的嚴肅意義,整個藝術工業操作模式與規模越來越龐大,到處都有看不完的展覽與開幕式,藝術家如過江之鯽忙著生產「藝術品」,卻嗅不到太多藝術運動的氣味。當年憤世嫉俗、孤高自傲的藝術家不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懂得開發、協調、公關與整合行銷的「管理型藝術家」,以呼應大時代的需要,而雙年展已成為另一種文化創意產業的指標,又怎能期待被策展權力化約妥當的雙年展機制,能出現另一次具革命性的藝術思潮運動呢?或許,文件展也不過只是個一個比較大的展覽罷了,就像「百日維新」也不過是一次失敗的革命;甚至在當今一切就緒的既定思維裡,根本就不需要任何革命吧!(摘錄自《逛前衛--全球雙年展晃遊》一書)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8開17*23cm
    頁數:328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姚瑞中,胡朝聖

      追蹤











    • 出版社:典藏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0/1/25








    • ISBN:9789866833649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逛前衛:全球雙年展晃遊





arrow
arrow

    heidicc68tr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